首頁 -- 论坛首页 -- 生活雜談 --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樓主:melanie     時間:2015-02-01 05:55:15    點擊:2349    回復:1          +0   
分享到:



什么是生命底层的自己?就是人内在深处所隐藏的动机、恐惧与习气。
我虽比一般人勇敢,敢去做我自己喜欢的事,但有时,我也很软弱。
那些年很多的工作邀约,我几乎是来者不拒,为什么?不是为了钱,是因为我不敢拒绝别人,我不想让别人失望。
我内心的声音总是:「别人是看得起你才找你,你怎么可以拒绝呢?」
有时候,我把自己看得太「大」了,以为:我很重要,别人没有我不行(哈,这绝对是自大,没错)。
又有时候,我又把自己看得太「小」了,好像我理所当然应该去配合别人,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不管是把自己看得太大或太小,最后的下场都一样,把自己累个半死。这就是—不爱自己。
过度操劳、身心疲惫,几乎是现代人的通病,我也是如此。
活在功成名就的「成就模式」里,每个人面前都挂了一根「胡萝卜」,让你不由自主地往前走,我们都是那头「不断往前、停不下来的驴」。你不用否认。
但这不能怪我们。
主流价值标榜的成功、竞争、名利、成就,谁能抗拒?我们总被期待要「加油」,而不是「踩煞车」,不是吗?为了那根「胡萝卜」,我们被迫一直往前。
再仔细看看我的父母,他们都是这样的人:认真打拚、工作努力。我不是说认真不好,但当「工作」的价值高过一切时,生命就被扭曲,人就被物化了。
一旦人成了工作的奴隶,就会变成没感觉的机器;当活着只有「责任、义务」时,生活就会变成「只有一种颜色」,这样活着很无趣,缺乏美感。
◎你真的爱自己了吗?
表面上看起来是「认真、负责、不放弃」,事实上是「贪心、恐惧、不爱自己」。
人不能骗自己。要不是生病,我永远停不下来,也永远看不见生命「底层」的自己。
我一直以为我够爱自己了,其实不然。
生了这场大病,才让我发现:其实我根本不够爱自己。
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人也不会突然生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如果你不爱惜身体,长期忽略它、糟蹋它,身体自然会衰败给你看,这是自然的道理。
身体其实有它自愈的能力,你只要每天睡眠充足、休息足够、饮食适当、经常运动,保持身体健康绝对不是难事。但人就是这样,「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
越是简单的事,我们越做不到。为什么?
因为「习性难改」,因为人不够爱自己。我说的是我。
生病后,我深刻反省:为什么我会生这场病呢?
理由很简单:我太忙了。忙是一种习性。我做太多事情了,我没让自己好好休息,这就是不爱自己。
回首那几年,从硕士一直念到博士,边念书、边工作,经常东奔西跑,每天像陀螺般,转个不停。表面上忙得充实,看起来风光,虽也小有成就,但如果你问我快乐吗?其实也还好耶,不能说不快乐,但当你疲惫时,是绝对不可能快乐的。
人很贪心。当年一边念书、想赶快毕业,同时又一边工作,蜡烛两头烧,我的能量自然消耗殆尽。
那几年我的生活老是被许多「待办事项」追着跑,每天都在「达阵」中度日,心跳经常很快、呼吸很浅,甚至有时胸口闷。
后来我把这些症状说给朋友听时,这才发现:好多人其实都跟我一样。这是现代人的文明身心症状,大家的生活压力都很大。
压力大是因为太忙,我们要做的事太多了,这是现代人共通的宿命。无解。
忙碌的表象是「认真、负责、不放弃」,事实上是「贪心、恐惧、不爱自己」。人不能骗自己。要不是生病,我大概也永远停不下来,永远看不见生命「底层」的自己。

为何我们需要活得这么努力?仔细辨识:努力的背后,心里面最底层所潜藏的,难道不是「恐惧」吗?
人的生存焦虑,无所不在。
这样的生存焦虑,是一种社会集体潜意识。这是社会所「建构」出来的恐惧。
我一直以为我活得够洒脱,没有生存焦虑的问题,其实不然。
我发现:在我的努力里,其实也遗传了父母的「生存焦虑」。内心深处,其实有一个我,也期待功成名就、也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与赞赏,不是吗?我承认。
我的个性很急,在这个「急」里面,就有功利,甚至充满「恐惧」。那是一种「害怕事情没有做好」的焦虑。它潜藏在我身体里,时时偷袭我,这种「习惯性的焦虑」,在我父母身上随处可见。
感谢上天,让我生病,于是我才得以慢下来,可以看见我的急。如果不看见,我永远无法摆脱这个「急」病。
现在,我终于慢下来了。但你知道吗?要变「慢」,比变「快」更难。不信?你看你是怎么走路的就知道。我们早已习惯快速了。
快、急、多,几乎是现代人的生活写照,这同时也是效率与成功的代名词。成功没有不好,但我越来越怀疑:为了快速成功而牺牲生活的美好,这样值得吗?这样的成功,还算成功吗?这样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是幸福?还是灾难?
其实我根本不爱自己。如果我爱自己,我绝对不会拿健康来换取虚幻的成功。如果我爱自己,我会让自己过更有质量、更有质感的生活,而不是每天在那里「冲、冲、冲」,不是吗?
做为一个心理师,如果连我自己都不爱自己,我如何教会别人这件事?那是虚伪。我不想做一个虚伪的人,我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我要爱自己。

◎拥有不如享有

其实我们都已经「拥有」够多东西了,但却一直都没时间或忘记去「享受」它而已。

那天早上起床,一打开阳台的窗户,哇,一道阳光轻轻地洒在紫色牵牛花上,今天是好天气。心里因为这样的阳光、好天气,也莫名地欣喜了起来。

静坐完,准备早餐。早上我自己打豆浆,喝着香醇的豆浆,心里想着:「这么好的天气,可不能浪费。」于是,吃完早餐,背起背包,我决定就近去木栅猫空山上走走。

骑机车不到半小时就到山脚下(这是住台北的好处,一下子就可以上山、下海)。顺着山路,一步一步走进森林,虽然有点喘,但我的心跟天空一样,清朗无云。

一路上,深红、淡粉的凤仙花点缀在树丛间,几株粉红樱花灿烂开着,山茶树、樟树、相思树、桧木、枫树、槭树⋯⋯一路相迎。微风里,各种树木的香气扑鼻,甚至还有阵阵花香,一路往上爬,我越走心越开,心旷神怡啊。

喔,好久没来了。多年前,我经常上猫空的。怎么这么久没来呢?

我几乎忘了这个地方的存在。走在微风里,阳光穿透树梢映照到地面,此刻心中感到无限平和。我感叹着:「拥有这么棒的生活环境,我却没来享受,真可惜呀。」

沿着绿荫山路走,一旁小溪涓涓不断,一路欣赏着各式各样的奇花异草,叫我目不转睛。

然后,一个山路转弯,一棵茂盛的大樟树出现在我眼前,树上好几只松鼠唧唧叫、跳跃在树枝间、玩耍追逐着,我在树下,看呆了。真是有趣。于是,我不禁想起「拥有与享有」这件事。

对呀,我不需要去「拥有」这座山,但只要我愿意,走进大山里,我就马上可以「享有」这座美丽青山了,不是吗?

我当下领悟到:拥有与享有,其实是两回事。

很多东西,你「拥有」未必「享有」。同样的,很多东西,你不一定要「拥有」,却一样可以「享有」。

就像我不一定得去买房子(拥有所有权状),但我可以租房子(享有)的道理一样。这件事我老早就想通了。台北房价高得吓人,一般薪水阶级至少得20年不吃不喝,才能「拥有」一间房子,所以我老早就放弃在台北买房子这件事(除非我中乐透)。

如果你不要执着,放弃非得坚持要拥有那张「所有权状」时,租房子一样可以住得很开心。在台北租房子的第三年,我给自己买了全新的沙发、音响,重新油漆粉刷墙壁,让我的家焕然一新。管它租的、买的,反正「我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一旦打破「这房子一定要是我的名字,才是我的家,我才会有安全感」这样的框框时,人就自由了。

不断地拥有,是现代人的生活型态。透过购买、拥有,人其实是想填补内在的空虚,但心里那个「洞」,其实永远填不满。再多的名利、地位、物质、名牌,其实永远无法让人满足的,人照样空虚。相信我。

拥有不等于享有。我有铁证。

某一年过年,我发起狠来清理家里(对,做这件事需要很大决心与狠劲)。我的冰箱里「拥有」很多东西,我都舍不得吃。结果所有的好东西,包括一盒德国巧克力、顶级的干贝酱、托朋友团购的韩国黄金泡菜,统统过期,二话不说,全部丢掉。我的衣橱也是如此,好几套西装已经将近十来年都没穿,至少有一半牛仔裤、衬衫也都整整齐齐挂在衣橱里,被我打入「冷宫」。不只食物、衣服,那次过年,我清出了五大袋的东西,这些东西堆放在某个角落,好几年连碰都没碰过。我确实「拥有」它们,却不曾「享有」过。

囤积,是匮乏的象征。想不到我跟我老妈一样。

有一年冬天很冷,寒流一波接着一波来袭。晚上上床前,我都会拿吹风机吹一下棉被,才敢把身体卷进去。

有一次聚会,朋友小蕙说她今年冬天买了一台烘被机,睡前她都会先打开烘被机去暖被,等到进入被窝时,「喔,被子好暖和、好享受喔!像在天堂一样。」朋友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脸上立刻堆满了幸福。

就在那个当下,我突然想起一件事:「咦,我好像也有一台烘被机耶!?」是吗?

睡前,我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那台被我遗忘的烘被机(其实是去年才买的),当下很开心,却也很懊恼。

然后,我开始烘我冰冷的棉被。10分钟后,我钻进入被窝里,「喔,好温暖、好舒服喔。」当下,我也拥有了朋友幸福的笑脸。但就在享受被窝温暖的同时,我心里却也冒出一句话:「干,怎么到现在才拿出来。」(哈)

这两件事不禁让我去思考:会不会其实我们都已经「拥有」很多东西,但却都没时间、或忘记去「享受」了呢?这个领悟,叫我大吃一惊。

不管是山上的美景、冰箱里的食物、柜子里的烘被机,甚至衣橱里的衣服,都是被我遗忘在某个角落里的「有」,而我却看不见,反而一直努力往外在寻找、搜刮「更多东西」,简直荒谬。

拥有不如享有。真正能「享有」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不是吗?

那晚,温暖的被窝让我一夜好眠,真的很幸福。

早上醒来时,我告诉自己:与其继续「拥有」、不如先去「享受」我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吧。不然,拥有再多都是白搭。你说是吗?

疗愈小语

☆ 很多东西,你不一定要「拥有」,却一样可以「享有」。

☆「拥有」,不等于「享有」。其实我们都已经「拥有」很多东西,但却都没时间、或忘记去「享受」。

☆拥有不如享有。真正能「享有」的人,才是真正「富足」的人。

◎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

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然后问自己:「我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

这是你的责任,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请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

有一天,朋友B突然跑来找我,跟我说她最近很烦、很混乱。

B跟我一样都是心理工作者,好不容易终于拿到了博士学位,但面对未来何去何从,感到很彷徨。她想去大学教书,想说这样比较安定有保障,但却又想跟我一样,做一个自由工作者,她也想要自由。

你看,人很贪心耶。

生活本来就两难,当下,我只是问B一句话:「哪一种角色,比较可以让你过你真正想过的生活?」

B茫然地看着我,不解。于是,我只好说故事给她听。

以我为例。我说:今天早上醒来,我先喝一杯酵素,接着打开冰箱,把一碗煮好的有机黄豆拿出来解冻,然后去打坐。

打坐15分钟后(有时后更久,看情况),穿上球鞋去公园散步。我在一排绿荫的榕树下脉动练气功,练了15分钟,再走到一丛桂花树旁,深呼吸、吸收桂花香气与能量(这是我的早餐之一)。然后,这才心满意足地回家。

回到家,我把黄豆丢进果汁机里,加上半颗蒸好的地瓜,加点热水,一起打碎,就成了一大杯营养丰富、香甜可口的地瓜豆浆(我发明的,哈)。

接着,安然地坐在客厅沙发上,我一边喝着美味养身豆浆,一边看着阳台外的风景,发呆。突然,一只白头翁飞到我阳台的蝴蝶兰上,惊喜。(有一次更幸运,看见一只五色鸟光临,叫我开心一整天。)

喝完豆浆,刷牙、洗脸,顺便从冰箱里拿出一块面膜来敷脸。然后,我才打开笔电,开始书写(不要怀疑,此刻我是敷着面膜的)。

两个小时后,书写完毕,起身,我开始整理家里。

当我趴在地上拖地时,脑海里想着中午该去超市买些新鲜的蔬果。对,今天我要煮五谷饭,晚上有朋友要过来吃饭,我想煮一锅好吃的养生粥请他们吃。想毕,继续拖地,突然,我听见自己在唱歌。

这,就是我一天的生活。

我跟B说,这样的生活没有好坏,也不见得适合每个人,但是,它适合「现在的我」,这就是我目前想过的生活。

年过半百,我想让自己过得从容一点、简单一点。我不想再赶路了。

很多朋友都问我:「志建,你好不容易拿到博士学位了,为什么不去学校教书当教授?」

你想想看,如果今天我去学校任教,我还可以拥有如此悠闲的早上、享受优雅的早餐吗?绝不可能。

如果到学校教书,我知道我的时间永远不够用,而且我得去做很多我「应该」去做、而不是我「想」做的事。到了这个年纪,我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再勉强自己。至于教授的光环,唉,一点都不吸引我。况且,我不是一个需要经济稳定的人,我也不需要退休金,钱够用就好,反正我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我跟B说:「年过50,我只想随心所欲、做自己。」

听了我的故事,B虽理解认同,却依旧充满了疑惑。

「这样的生活虽惬意,但会不会太过消极?而且,人真的可以这样随心所欲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吗?这会不会太自私了?」她问。

呵呵,或许别人(主流价值)会认为这样是消极,那我也没办法,我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价值与看法。我说过,这没有对错,这只是一种选择,每个人要的本来就不一样,不是吗?

但现在这样,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是我的选择,我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没有什么自私、不自私的问题。

而且,在他人看来可能消极,但对我而言,却是积极。我很「积极」在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积极」想把自己的健康快乐找回来,你看不出来吗?

我跟B坦承:以前我也经常把自己弄得很忙、很累、很不快乐。

这些年,我深刻反思,问自己到底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我才会快乐?我发现:我要的其实不多,我只要过简单的生活,就能让我快乐了。

过去,我把自己与生活弄得太复杂了,简直是作茧自缚。现在,我唯一要的是:简单、安静,好好过生活。

人一旦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就不会随着世间的价值来回摆荡、随波逐流。人一旦知道自已是谁,自然就可以去「定位」自己的人生。

定位人生,就像买车票一样。你要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买车票。如果你要去花莲,你绝对不会买高铁票搭去台中的,不是吗?

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很多人连自己要什么、要去哪里都不知道。

最后,我跟朋友说:「你得先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包括你的人生定位。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才会让你快乐?如此,你才有办法做选择、做决定。」

B自己也是学心理咨商的,这件事,她绝对可以帮自己,但她必须先诚实面对自己,这件事最难。

要弄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当然不是一蹴可几。这10年来,透过书写,我从不间断跟自己对话,我从不放弃探索自己,于是,如今才能「一点一滴」确认出自己的样子、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探索自我,永远不嫌晚。

这是你的人生,请为你自己负责,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记得,忠于自己。请不要出卖自己的灵魂,否则快乐将永远不属于你。

疗愈小语

☆定位人生,就像买车票一样。你要先知道自己要去哪里,才能买车票。

◎去做你真心渴望的事
我们必须在:你已经「习惯」拥有的东西,及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之间做出抉择。
我喜欢旅行。

每当工作一段时间,当我感到心浮气躁、能量耗尽时,我就知道,该出走去旅行了。经常一个简单行李,包包一背,我就出门了。

朋友们经常用羡慕的口吻对我说:「真好,你都可以经常去旅行。」但也有些朋友会用怀疑的眼光说:「怎么可能呢?你怎能说走就走?」

不管对第一种或第二种朋友,我的回答经常是:「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是吗?」
接下来,朋友就会给我一卡车的理由,来证明他们「真的不能」。那些理由不外是:工作太忙、家里有小孩、老公不准、钱不够、没人陪、路不熟⋯⋯

但为了证明他们真的是喜欢旅行的,最后他们总会告诉我:「我会去旅行的,不过得等到有休长假时、退休时、孩子长大以后、有钱以后、找到伴时⋯⋯」

当然,根据我的经验,几年过后他们依旧是出不了门的,不管长程或短程的旅行。然而,当他们再遇到我时,那句老话依然再现:「好羡慕你可以去京都赏枫喔,我也好想去⋯⋯」

这样的话,听听就好,千万别当真,他们只是随口说说罢了。

我终于知道,要说服一个人去旅行是很困难的,除非他能先说服自己。而人,最难的是说服自己。

于是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故事。

从前东方太平山上有一间庙,庙里有两个和尚。有一天,小和尚问大和尚:「师兄,你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大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这一生最大的志愿就是到西方取经。」小和尚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去呢?」大和尚说:「哪有那么容易,这一路十万八千里,不但路途遥远,还要翻山越岭,路途艰辛,重点是,我的盘缠也不够。」

隔天,小和尚跟大和尚告别,说他想去西方取经。大和尚大笑:「你别傻了,路途很遥远耶。」小和尚说:「没关系,我慢慢走,总有走到的一天。」

大和尚还是不放心:「可是沿路翻山越岭、毒蛇猛兽很多,很危险喔。」小和尚回:「只要我心存善意,尽量回避,就会没事的。」

大和尚继续说服:「可是你盘缠够吗?没钱怎么出门?」小和尚坚定地回答:「我可以沿路化缘,不然路边摘些野果吃也可以,不会饿死的。」

说完,小和尚就此拜别。

10年过后,小和尚从西方取经回来了,虽满脸风霜,双眼却炯炯有神。大和尚看着小和尚,面有惭色,默默不语。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如果不付诸行动,所有的梦想都是空中楼阁。其实我们都是那个「大和尚」,我们经常缺乏勇气,走不出去,不是吗?

这又让我想起《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上的经典名言:你必须在「你已经习惯拥有的东西,及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之间」做出抉择。

离开「舒适圈」需要勇气,放弃「习惯拥有的东西」更需要勇气。放弃,是一种力量。

为什么人无法放弃?

还记得几年前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印度片《三个傻瓜》吗?片中男主角蓝丘就是「小和尚」,他聪明、会思考、有爱心、有创意、很有行动力。他根本不在乎文凭,念书是为了乐趣,他勇于挑战权威及主流价值,是学校的头疼人物,但他成绩优秀、总是第一名,学校拿他没办法,所有的框框体制都限制不了他,他是自由人。

他有两个室友,但两人成绩都不好。有一天,势利的校长羞辱了他们,于是蓝丘陪伴着沮丧的室友B与C,一起顶着夜空,坐在阶梯上喝酒。

微醺中,B抱怨着:「为什么你每年都拿第一名,而我却总是倒数。」

蓝丘回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喜欢工程,机器是我的激情。而你的激情是什么?」蓝丘立刻去翻B的背包,翻出一封信,那是B想去跟一位国际动物摄影大师学摄影的应征信,但他很胆怯,迟迟不敢寄出。然后蓝丘对B说:「傻瓜一个,你深爱着摄影,却要娶机器。别干工程啦,去娶摄影、去发挥你的天赋吧。」

这句话,不也是对你我说的吗?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永远事倍功半。就算你再努力,也很难成功。就算成功,也不会快乐。如果不快乐,你的成功还算成功吗?我质疑。

一旁的C觉得很有道理,却也质问蓝丘:「但工程既是我的老婆,又是我的情人,可是我还是考不好啊,为什么呢?请你解释。」

蓝丘看着C,回他说:「因为你太懦弱了,你害怕将来。」(一针见血!)

蓝丘抓起C的手,比着他手上满满的戒指(在印度,戒指就像护身符)说:「这么害怕明天,今天怎么活?你怎么能专心学习?」

蓝丘一语道破现代人的恐惧。我们不都是如此吗?永远恐惧未来,永远只活在未来的焦虑中。焦虑,是很耗能量的。

恐惧、焦虑,是让人无法做自己的原因。

如果你内心有一个渴望、有一个梦想,放手去实践吧。因为这份渴望,乃源自于「天地之心」,请牢记《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书上这句好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其实,很多恐惧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

有一次,蓝丘想安慰焦虑的C,跟他说了一个故事:
小时候住的村子里有一个守夜的老人,每次夜巡时,都会重复念着「一切都好,一切都好。」(All will be well.)每次听见这句话,都会让他感到很安心。蓝丘跟C说:人的心是很容易害怕的,你得哄哄它,不管碰到多大的问题,就告诉你的心:「一切都好,好兄弟。」

C质疑:「这样能解决问题吗?」

蓝丘回得很直接:「不能,但是你会得到面对问题的勇气。」

哈,说得好。有时人缺乏的,只是勇气罢了。

勇气要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行动中产生。

故事将近尾声,亲爱的朋友,感谢你聆听我说故事。如果这些故事可以激励到你、带给你力量,那就太好了。

接下来,请你安静,聆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内心的渴望,然后,站起来,采取行动吧,勇敢去改变自己一成不变的生活,即使小小的改变,都好。

毕竟,行动才是王道,没有行动就没有改变,请记住这个真理。

疗愈小语
☆离开「舒适圈」需要勇气,放弃「习惯拥有的东西」更需要勇气。放弃,是一种力量。
☆如果不快乐,你的成功还算成功吗?
☆我们必须在「你已经习惯拥有的东西,及你想要拥有的东西之间」,做出抉择。


melanie 的资料
melanie 來自:Taiwan
積分:1000分
簽名: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
上次登錄:2019-05-15
作者:baydue       時間:2018-07-08 回復  1樓

好文,拜读~
有需要留学论文代写和网课代修的小伙伴们可以联系baydue论文网哦~
baydue官方网站:www.baydue.com

首頁 > 论坛首页 > 生活雜談 >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