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建屋買房的最佳時機

多數消費者認為春季最適合房屋買賣,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買賣房屋時機仍依情況而定。雖然春季是目前房地產交易最熱門時節,但房地產專家及建商皆認為春季買房習慣是源於氣候考量及市場狹隘認知。

房地產專家及建商認為春季買房的主原因在於春季氣侯宜人,雨量也較少,適合房屋整修及施工。另一方面,春季學校開學,於春季買房及入住,有助於家中孩童適應新學區。

"人們普遍認為春季及夏季是最適合買賣房屋的季節,"阿拉斯加州亨特維爾市房地產交易員-阿曼達.霍華德說。"尤其對父母而言,春季適逢孩童入學時間,於春季買房,可幫助孩子盡快適應新環境。因此,對他們來說是較好的選擇。"

重新思考季節對於買房的重要性

然而,霍華德指出秋季及冬季,其實也是挺不錯的買房時機。

"這是個黃金時段,"霍華德指出。"的確在秋冬兩季,釋出的房產數目較少,但換個角度想,會在秋冬買賣房屋的人,都是有明確目標的買家。譬如剛離婚需另覓新居、 家中孩童數目增加或是因轉職而搬家。"其他房產經紀也指出雖然在春季會有大量房產釋出,但部分買家並未下定決心,只是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態看屋,對於最終購買決定,反而猶豫不決。

"根據我的經驗,在氣候舒適的季節,很多人喜歡買房看屋,但他們經常挑三撿四,反而不是認真的買家,"西雅圖Findwell房地產執行總裁凱文.李斯歐塔提到。"5月時,每天能有40組買家來看屋聽起來很不錯。但事實上,我寧可選擇在12月僅有兩組客人來參觀我的房產。認真的買家比走馬看花的買家來得有意義。"

如果你還是認為春季是買賣房屋最佳時節,切記春天未必呼應銷售景氣。

房地產交易的春季始於一月

"房地產交易的銷售循環,始於1月,買賣雙方結束假期,陸續開始進入市場,並於五月逐漸上揚,持續在整個夏季,買氣都會相當熱絡。但夏季末,長尾效應逐漸退去,並於11、12月進入尾聲。"李斯歐塔說明。

由此可見,冬季房產買賣冷卻但競爭也相對激烈。"去年我經歷最激烈競爭的房地產買賣,是一棟於12月23日公開標售的優質房產,由於當時市場物件少,潛在買家相互競價,在12月26日售出時,總價相當可觀。"當然,激烈的銷售狀況並不是常態。李斯歐塔特別澄清:"整體而言,聖誕節前後並不是熱門買賣交易的時機。我剛剛所提到的案例,之所以能獲利,是因為該房產正好符合買家需求,因此我們才能成功的拉抬出售價格。"

考慮入住時間

考量入住時間並依此規劃時程表,也是房屋買賣時重要一環。一般而言,從準備簽約到完成交易需要至少一個月,但依據實際狀況,耗時也有可能更長。霍華德表示過去幾年,買家申請貸款需要時間較長,但近期文件審核的程序加快。大多在30天內都可以完成程序。

然而,申請貸款的前提是買家必須找到合適的房產。李斯歐塔提到大多數的買家需要花費2至3個月來尋找合適的房子。而對於賣家而言,受到當地市場特性及價格影響較大。"賣屋時程在近一年來經歷了急遽的變化,主因是因為房市景氣佳。以西雅圖而言,若是坐落於熱門地段並且以合理價格出售,一周之內就有可能售出。但兩年前,則大概需要90-120天。"

買屋選擇:立即入住及客制化建造

現成及客制化房產,在入住時程上也佔有關鍵影響。

現成房源是建商已預先建好全部或部分住宅,買家可從中選擇喜歡的房型並於短期內遷入。從簽約到入住大約為一個月。

如果買家想要從零開始打造自己的理想住宅,李斯歐塔建議:"至少需要有等待4-6個月的心理準備。大型建商通常較有效率,但中小型或是客制化的建商,耗時會更長。"伊利諾州及佛洛里達州建商湯姆.莫里多爾也分享了他個人看法。

"耗時多久?"通常是買家最關心的問題。在客制化房屋的情況下,光是找到合適的土地來建屋,可能就得花上幾個月。另外尋找及面試合適的承包商,​​??也是需要買家投入精力和時間的環節。

一旦選定了承包商,"買家必須自己做出承包商的選擇,有的廠商能夠在五週之內就建造好房屋,有的廠商則需要5個月,兩者之間各有優缺點。決定廠商後,即向主管機關提出建屋申請。都市區域,主管機關審核時間較長,大約需要數周到一個月。但總體而言,我會建議客戶至少估計半年的建屋時間。"莫里多爾解釋。

建屋的最佳時間

回到日程規劃,"人們總認為冬天不適合蓋房子,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建商無法在冬天進行水泥工程,但卻能將時間運用在建造地下室及配置冷暖氣系統。"

莫里多爾也提到買家總認為春天是最好的季節,他通常會告訴買家任何季節都可以開工建屋,但於冬天開工也有其好處。下雨會對工程造成延誤,因為雨水會影響水泥乾燥,但是下雪反而影響不大。"我個人建議於秋季開工,因為市場交易的高點在4、5月,所以於秋季預先建屋,可以在銷售高峰進入市場。另一方面,秋季氣候乾燥,也適合進行工程。"

綜合以上,霍華德補充:"買賣雙方在決定建屋時機,應該要考量預期進入市場的時程。另外,也必須預留彈性時間,畢竟建屋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突發狀況,影響完工日期。"

來源:新浪海外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