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家長助長美國房價 世界一線城市房價皆高

有個朋友的孩子在美國讀書,舍友是個美國人。到交學費、住宿費的時候,到處跟人借錢。穿的衣服幾乎到了寒傖的地步(朋友的原話是「破破爛爛」)。是不是這孩子家裡很窮?非也。他爸爸是個小有名氣的律師,收入豐厚。

美國不少大學生靠打工來掙學費。當然,並非所有大學生都不用家裡的錢。據朋友介紹,有些學生是家長給付學費,但生活費自己掙;有些是家長既付學費也給生活費;有些則全部靠自己。很多學生以不拿家裡的錢為榮。


留學生家長助長美國房價 世界一線城市房價皆高

打工掙點生活費還是可能的,掙學費就太難了。美國大學的學費再優惠,也比我們的貴。怎麼辦?貸款。所以,很多美國孩子大學剛畢業就背了一身債。 畢業後,到投行這種機構工作的,薪水高者有8萬甚至10萬美元,但一般也就四五萬美元。每月除去租房、吃飯、交通和看電影等娛樂,就所剩不多了。

講到這裡,聰明如您已經看出,我下面要說什麼了。沒錯,那些負債很重的年輕人,工作後好幾年,能還清貸款就算是收入較高的了。然後,隨著收入的 增加,才能有些積累。純粹是我個人估計,就貸款上大學的這批年輕人而言,一般來說,恐怕前5年是在還大學貸款,再用三五年積累買房的第一筆款(類似首付 款)。

順便提一句,前面說的那位朋友,孩子剛去美國沒多久,他就給買了一小套公寓。本來是純為了自住,到時候賣了就是。沒想到,兩年時間房價就漲了百分之二三十。當然,赴美國買房的中國大軍功不可沒。

有份來自美國機構的報告說,2010財年至2015財年,中國買家累計購買了至少930億美元的住宅。預計未來5年中國買家在房地產的投資還將達到21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萬億元)。其中,留學生家長應該是消費主力之一。

我 國幾年前就有一份調查報告稱,2010年北京(樓盤)首套房貸者的平均年齡僅27歲,為全球最低。這幾乎可以看成是城市購房群體的縮影。誰也沒有權利來指 責年輕人買房,也無權教別人何時買房。譬如年輕人會說,我也不想剛畢業就背負沉重的房貸,但你能保證房價不上漲麼?像我這樣的媒體工人,每每看到深圳(樓 盤)上海北京噌噌往上漲的房價,都有一種後怕感,幸虧早些年買了房啊,否則就只有獨自嘆息了。

不容迴避的現實是,如今大城市裡的年輕人,怎麼辦?前兩天面試了幾位大學生,就有一位談到了房價問題,「我們畢業後如果是留在一線城市,這麼高的房價,怎麼可能買得起房?」有位剛畢業的學生也曾跟我說,大城市的房價簡直令人絕望。

我寫這篇稿子的時候,深圳和北京又誕生了一批地王或小地王。毫不意外,有的地塊又是樓面地價比在售商品房高,北京延慶一幅地塊的樓面價甚至是周邊房價的3.5倍。深圳一塊地和前些天南京(樓盤)的一塊地,總價都超過80億,地產商跟大白菜似的搶。

全世界的大都市,中心區的房價都很貴。紐約曼哈頓與北京內城的房價,自然有它貴的道理。但是,紐約出了林肯隧道沒多遠,就是新澤西州,房價幾乎 是天壤之別。紐約到周邊新澤西小鎮的通勤時間,固然也不短,但房價便宜啊;從後沙峪到北京中心城區公交單程得1.5個小時吧,但6月2日拍賣的地塊,樓面 價高達4.6萬元。因此,有媒體用了一個標題,「北京房價:令人望而卻步的心痛」。這種心痛,更多是來自年輕人。

我這篇文章的標題,更多是一種「噱頭」,我無意對中美房價做簡單化的比較,畢竟國民收入、居住文化和社會保障等,都存在巨大差異。情緒化地控訴高房價的危害,也並不能把房價打下來。但年輕人因此而產生的濃郁焦慮必須高度重視。

前幾天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表明,中央已將科技創新放在了國家戰略層面。而科技創新源源不絕的活力,來自年輕人。多少重大發現、科技發明,是在35歲以前創造。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住房關係到科技人才的安全感。

普遍而言,年輕人第一位的是找到一份還算稱意的工作,然後就是擁有一套自己的住房。你說得有道理,房子不一定必須買,長租也可以。但如今的房屋租賃環境實在令人不敢恭維。規範租賃市場說起來就長了,還不如來點實惠的。

國家主管部門要求大力發展租賃住房。其實公租房早幾年就在推行,但效果未盡人意。我個人的建議是,停建經濟適用房後,應該發展包含政府補貼、有一定保障性質的租賃住房,優先供應給無房的年輕人。怎麼個補貼法?房租可以抵扣個人所得稅。

馮侖說,丈母娘是推動房價上漲的重要力量,某種意義上,年輕人也是。如果有了穩定的租賃住房,一大批年輕人就不至於大學一畢業就急急忙忙去買房。這實際上也是將實現住房需求的時間拉長了,有助於緩和供求關係。

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