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找舊屋 翻修重建獲利

寧在鬧市買破屋,也不去遠處買大屋,亞洲的購房形態日益影響南加房地產市場,不少投資者不再只盯新屋大屋,只愛在鬧市好房堆裡找舊屋,翻修重建獲利。

在聖蓋博山谷某華人區的法拍屋現場,一棟小獨立屋正在法拍,該獨立屋又破又臭,可是標價已經被門口聚集的不少華裔炒到了60萬元,現場宛如菜市場一般喧囂熱鬧。中間也有老美試圖加入法拍,但看現場聚集了如此多的華人,直接退出,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都是現金來交易的,自己拚不起。

來自中國北京的投資者許先生,之前在聖蓋博Del Mar街和Newby街交界處買了一棟獨立屋,這所房子雖散發霉味,但是土地利用率高,拆掉後可蓋四個大單位的房屋。他說,買舊屋前就已經諮詢過市政府關於什麼房屋可蓋,能蓋多少尺寸和多少棟,這些都要事先心裡有數才能投資。同時買到房屋後要盡快開工,避免時間過長政府相關政策變化。如周邊環境還不成熟,可先簡單翻修再出租出去,這叫養地,等周圍社區房屋檔次提高後再蓋新的也可以。

不過也有人買錯舊屋,地產經紀楊小姐說,有一名投資者在聖蓋博Valley以南的一條街上買了一棟舊屋,以為能重蓋大屋獲利。但是該街區市容不好,道路破爛,綠化混亂且居住多是藍領,隨處可見塗鴉和電線上的鞋子。每個房子土地號稱都可蓋兩棟,但是土地使用面積只有4000呎,這樣藍領區即使蓋一棟豪宅也是山溝裡的金鳳凰,反差太大,很難被買家垂青。

她說,現在市場上舊屋資源有限,且很難估價,多半那種有重蓋潛力的舊屋都會被十幾個甚至幾十個買家現金爭搶,最後都是靠財力取勝。這些舊屋的屋主多半是西裔,購買者則多為華裔,因為很多老美翻修的房子未必符合華人審美,比如亞凱迪亞北面有些房屋雖外觀宛如建築雜誌封面一般漂亮,但是華人不喜歡,他們多數喜歡又大又高的小皇宮。

地產經紀吳程遠表示,這股收購華人區舊屋的風潮早在八年前就興起,最近幾年勢頭更加猛烈。通常這類投資者買舊屋都不是自己住,多半是看中房屋的土地而不是房屋本身,所以他們在選購目標時通常是看土地的使用率有多少。

他說,在聖蓋博谷華人區最受歡迎的三大地段分別是聖蓋博北面、巴沙迪那、艾爾蒙地北面的舊屋。聖蓋博市南面雖然生活機能不錯,鄰近超市等,但北面比南面路況和環境要好,且靠近聖瑪利諾豪宅區,因此帶動聖蓋博北面的舊屋更有人氣。

吳程遠說,艾爾蒙地北面因靠近亞凱迪亞,那邊的舊屋也很有市場。很多不看重學區的年輕夫婦喜歡這個區域,這裡房屋單價比其他地方便宜,居住品質不錯,且交通便利。巴沙迪那也有很多破舊房子,投資人收購舊屋主要是看重該市的城市規劃,如選在平均水平不錯的地區買舊屋,且周圍交通和綠化良好,那翻修重蓋後必定會升值。 


資料來源:world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