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美國人:買房比租屋有意義

聯邦政府擁有的「房利美」房產公司(Fannie Mae)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雖然美國發生了自大蕭條以來最嚴重房市危機,卻並未削弱美國人擁有房屋的欲望。

這項研究還竭力回答下述問題:什麼因素影響消費者目前擁有房屋的狀態?驅使消費者將來買房而不租房的主要原因為何?我們是否無意識地受到某些偏見的影響,導致我們做出非理性的選擇,例如購買太太的房屋,或者偏見是否阻礙了一些有條件買房的人光租不買?

房利美作這項研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對於房地產政策的決策者和房地產業具有參考價值。該研究發現,擁有房屋對大多數美國人仍具吸引力:85%的被調查者表示,買房比長期租房更有意義;64%的人表示,如果他們將要搬家,他們願意買房。

研究人員分析了房利美公司2011年全年的每月調查報告,把消費者分為三個群體:租房者、有房貸的屋主和沒有房貸的完全屋主。房利美每月在全國範圍調查1000名成人,詢問100多個關於經濟、家庭財務、擁有房屋、租房方面的問題,全年一共調查1萬2000多人。

研究者發現,收入、年齡、婚姻狀況、受雇狀況是決定民眾目前擁有房屋的狀況,以及影響完全的屋主在未來是買房還是租房的首要因素。也許下述發現不會令人驚異,尤其是在目前申請房貸的條件很嚴的形勢下:有房貸的屋主大多是中年、已婚、全職就業的高收入者;完全的屋主大多是老年、可能退休、寡婦或鰥夫、已經越過收入最高年齡的人;租房者大多是其他條件的人。

但研究者還發現,租房者和有房貸的屋主下次搬家時打算租房還是買房,主要由他們的財務狀況和對房屋的觀念而定,其中影響最大的觀念是:從長遠看,究竟是擁有房屋還是租房在財務上更有意義。這一觀念對三個群體皆有影響,尤其是租房者。對申請貸款難易程度的看法,影響了有房貸的屋主,但對租房者影響不大。

該研究還發現,一旦消費者購買了房屋、獲得房貸、對擁有房屋具有正面體驗,他們想要繼續擁有房屋。擔憂自己不能支付買房頭款和繼續償還房貸,是阻止租房者買房的主要原因。

研究報告說:「租房者和有房貸的屋主對擁有房屋的看法,在決定他們未來買房還是租房問題上發揮了關鍵作用。」

研究者還發現,發生違約、房屋升值或貶值、房屋變成溺水屋,對於消費者下一步決定買房還是租房,發生的影響很小。

資料來源:世界新聞網